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全国服务热线

020-33642158

化石能源天博体育手机网页版如何走向低碳化?——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七十五期)

作者:小编时间:2023-12-08 21:32 次浏览

信息摘要: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选择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展开大气...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12月7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选择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展开大气重点治理;并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改善目标。同时指出,要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零碳解读:党的二十大将“双碳”目标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之下,更注重双碳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此次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全球盘点减缓高级别会议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发言。黄润秋表示,全球盘点必须维护并落实《巴黎协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国家贡献自主性,肯定各方做出的努力和落实协定的积极成效,发出团结合作、聚焦落实的明确信号。

  零碳解读:全球盘点是此次COP28的重要议题之一,大会将找出各国减排情况和减排目标间的差距,敦促各方提高自主贡献目标。根据此前联合国报告,全球减排进展情况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提高各国减排目标将成为谈判和博弈的焦点。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通知,确定河北省张家口市、唐山市、承德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

  零碳解读:展开碳达峰试点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推动全国碳达峰进程的重要举措。此次试点包含东中西部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园区,有助于探索适应全国的碳达峰经验。各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把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改革发展局印发了《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30年前,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建筑碳减排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品质绿色建筑全面推广。

  零碳解读:雄安新区从设立之初便致力于建设绿色雄安。作为新区,雄安新区需要承担大量的城乡建设工作,而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此次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助于明确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助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色雄安新区。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深圳市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碳市场配额总量与全市碳排放总量控制挂钩,持续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力争2027年起实现碳市场年度配额总量不增长,2030年后实现碳市场年度配额总量稳中有降。

  零碳解读:作为全国低碳城市、区域碳市场试点优秀城市和碳达峰试点城市,深圳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完善碳市场配额分配和交易制度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此次,深圳提出,到2025年将碳市场配额总量与全市碳排放总量控制挂钩,将有利于进一步倒逼企业绿色转型,推动城市尽快且平稳实现碳达峰。

  12月3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中汽中心联合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亿华通等多个企业共同发布了《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该倡议旨在加快构建以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和河北五城示范群为基础的氢能高速网络建设。这五个城市示范群共有41个城市,目标是建立一个联通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氢能高速网络。

  零碳解读: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氢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务的碳排放,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交通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攻坚方向,且京津冀地区承担着全国较大的物流交通比重,《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有助于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和试点地区的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举办期间,油气公司作出了最新承诺。12月2日,COP28主办方宣布,包括我国振华石油公司在内的全球50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签署《石油和天然气减碳章程》,承诺2030年前基本消除甲烷排放和常规火炬燃烧、2050年前实现自身范围净零排放。

  零碳解读:此次《石油和天然气脱碳》由阿联酋和沙特两国联合发起,占全球石油产量超四成的能源公司参与其中。这将激发油气行业的低碳脱碳技术需求,同时又可能抬升全球油气的价格,对整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2月7日,贝壳财经记者从工行了解到,该行已于近日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据介绍,该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项目。

  零碳解读: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此次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中,簿记建档发行规模300亿元,创工商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单只最大规模。同时,本次债券发行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各类型投资机构踊跃参与认购。

  近日,现代汽车与阿联酋BEEAH集团签署备忘录,将在阿联酋试运行首辆氢气卡车XCIENT,该卡车将配备由两个90kw氢燃料电池堆组成的180kw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和一个350KW的电动机,预计一次加满氢燃料后可行驶超过400公里。

  零碳解读:此前,阿联酋政府发布“2050国家氢能战略”,将氢能作为推动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这为全球氢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市场空间。此次,现代汽车与BEEAH集团合作试运行氢气卡车,将助力推动阿联酋氢能交通的发展,并进一步拓展该公司在阿联酋市场的氢气汽车需求空间。

  12月5日,阿联酋宣布捐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气候基金,希望能加速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并帮助贫穷国家减轻气候灾害,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能源转型、工业脱碳以及气候、技术等领域。(央视新闻)

  零碳解读:作为化石能源生产大国和此次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此次COP28关于淘汰化石能源的议题上处于焦点位置。此前,COP28主席贾比尔认为,逐步坚持淘汰化石燃料,世界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次成立新气候基金并将资金重点用于能源转型、工业脱碳领域,显示阿联酋更希望减少化石能源碳排放而非淘汰化石能源使用。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宣布,COP28大会前4天已经动员来自各国政府、企业、投资者和慈善机构超过570亿美元的认捐和承诺。

  零碳解读: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关键因素。此次COP28大会首日便通过了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协议文本,确定了资金来源,并初步筹集了4.5亿美元。而动员各国政府、企业、投资者和慈善机构超过570亿美元的认捐和承诺,则进一步凸显了各国在加强气候应对投入方面的决心。

  近日,碳中和标准ISO14068正式发布,将为企业提供一种实现碳中和的统一方法和原则,并支持各国在制定本国气候变化的计划、战略和方案时更好地使用碳中和相关的目标和说明。本文件旨在建立解决温室气体量化、报告、验证和核查的现有国际标准。

  零碳解读:此前,双碳领域相继出台过组织层面标准ISO14064、产品层面碳核算标准ISO14067,帮助企业和产品进行科学的碳足迹核算。此次,碳中和标准ISO14068提供了实现和展示碳中和的标准化方法,适用于组织和产品领域的碳中和方案。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期间,阿联酋和沙特两国联合发起《石油和天然气脱碳》(简称OGDC),占全球石油产量超四成的50家石油公司共同签署了脱碳,旨在加快油气行业的气候行动进程。

  按OGDC规定,石油天然气行业应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甲烷零排放;在2030年之前消除“常规燃烧”(指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燃烧废弃天然气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全球主要油气国家在化石燃料方面的态度,即更希望减少化石能源碳排放而非淘汰化石能源使用。

  关于化石能源的使用问题是此次COP28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各国谈判和博弈最激烈的领域。针对OGDC也有人批评指出,没有提出减少石油天然气生产目标,存在“漂绿”的嫌疑。化石能源减排能否助力减缓气候变化,又该如何走向低碳化,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为团结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并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COP)。自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成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和谈判平台。

  由于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推动化石燃料减排和削减化石能源使用便成为了全球气候谈判和气候应对行动的重要内容。但现实情况是,作为地球上储存最丰富的能源之一,化石能源仍旧是全球主要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组成能源,而能源的使用和消费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利益。因此,化石能源问题是气候谈判和博弈的焦点难点。

  《巴黎协定》为全球升温设置长期目标后,各国加快碳排放控制和化石能源减排进程。202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COP26上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各国首次明确表示减少使用煤炭的计划,并在欧美等国推动下发起了减少甲烷排放的倡议。2022年,COP27上数十个国家同意逐步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所有化石燃料,但沙特和其他油气生产国表示了强烈反对。

  今年的COP28期间,化石燃料被视为气候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来自非洲、欧洲、太平洋和加勒比的100多个国家支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而主要化石能源产国及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主张使用经脱碳技术处理的化石能源,各方主张和诉求存在较大差异。

  过去十年,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全球碳排放量也基本保持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快演变,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基线°C,成为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和高温热浪等灾难事件对经济社会和城市运行造成的影响愈发不容忽视。

  COP28展开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各国现有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和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至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达到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而2030年排放量必须至少减少28%和42%(即每年排放360亿吨和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才能分别实现《巴黎协定》的2°C和1.5°C温控目标。

  其中,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构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最大来源。据国际气候科学机构全球碳项目数据,2023年全球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将达到368亿吨,较去年增加1.1%,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90%左右。这显示化石能源使用对全球碳排放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在此背景下,欧美等对化石能源依赖较低国家、太平洋和加勒比等受气候变化冲击较大的岛国,开始主张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将此作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落实《巴黎协定》减排义务和温控目标的重要举措。

  COP28期间,针对化石能源使用问题各国展开了激烈谈判。据大会相关决议文件第二稿草案显示,各国谈判代表们提出了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文本表述。一是呼吁“有序且公正地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二是呼吁“加快努力逐步淘汰未减少的化石燃料”;三是不提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目前,各代表未能就化石燃料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虽然减少和淘汰化石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效手段。但其可能不符合目前全球能源结构的现状,以及有悖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的共识。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依旧离不开化石能源的支撑。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在既定政策情景下,即便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将在73%左右。

  因此,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清洁化利用可能是目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必要过渡阶段。此次COP28期间,阿联酋和沙特两国联合发起《石油和天然气脱碳》便是对油气行业减碳行动的一种支持。同时,大会主席国阿联酋宣布捐款300亿美元成立一个新的气候基金,希望能加速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其中,投资的重点便集中在能源转型、工业脱碳以及气候、技术等领域。

  目前,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技术主要有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清洁煤炭技术等。其中,CCUS几乎是唯一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脱碳的技术。今年以来,国际科技巨头和化工巨头纷纷加码CCUS项目投资;中美两国联合提出,到2030年,两国争取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但让人忧虑的是,目前世界上许多CCUS项目的运营都远低于产能,以CCUS技术为基础的二氧化碳清除量约万吨级别,距离化石能源368亿吨的排放量相距甚远。而且CCUS技术成本和耗能太高,会增加能源的使用量并推高化石能源成本。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 低碳环保